三月五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北京團開放日活動上透露,北京正在研究制定不宜發展產業目錄清單,按照該清單實現產業退出機制,該舍就舍,以保證北京的產業功能與城市定位相協調。他強調,北京與周邊省份構成完整的安防體系,北京的安全是絕對有保障的。
京聯合7省建安防體系申辦2022年冬奧會有信心
一、環境問題
申辦冬奧會,北京有信心解決好環境問題
針對申辦冬奧會問題,李士祥表示,北京對申辦冬奧會充滿信心,北京有嚴密的防范和處理安全措施保障國家重大外事活動的舉辦。
李士祥表示,北京按照國家要求,制定了84項環境治理、大氣治理措施。在大氣環境治理上北京將做好四件事,一是在2017年內將北京燃煤消費量從目前的每年2300萬噸降至1000萬噸;二是控制工業污染做好減排工作;三是控制機動車總量,當前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40萬輛,從今年開始北京每年機動車新增量壓減到15萬輛,同時將大力推廣新能源車;四是做好城市建設中的降塵工作,控制好施工建設揚塵污染。
冬奧會或許還有時間等待北京逐步治理環境污染,但2014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京舉行,短期內如何改善環境狀況?李士祥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表示,“人努力,天幫忙”,要短期內改善空氣質量,北京已開始實施電代替煤措施,并加大綠化、大力整治交通秩序。
李士祥稱,北京將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其中機動車行駛將采取特定時段劃定必要區域,保障國家重大外事活動順利進行,“各方面因素組合在一起,對申辦2022年冬奧會有信心。”
污染預警,嚴格按照預案實施
李士祥表示,現階段針對大氣污染、霧霾問題,各類專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人說地面溫度高、空中溫度低,有人說北京上空氣流不宜擴散等。這些成果都很有研究價值和決策參考價值。但北京將依據科學研判,主要是依據氣象和環保方面的專家意見,兩方面同時啟動,嚴格按照法規程序、科技成果、科研成果進行決策。遇到污染天氣,要嚴格按照預案來決定級別:有些污染天氣可能污染指數上去了,但與預案中的時間量不一致,也不能隨意啟動預警。
李士祥舉例說,上月26日,北京已連續多日霧霾,如當晚北京不下雨,不刮二三級風,就真的準備啟動紅色預警了,但當晚,北京下了小雨,還伴有微風,次日北京天氣晴朗。“今后也一樣,北京要嚴格依法作出決策,決策時一定要尊重科學”。
首都安全問題。交通擁堵每年有變化,北京市采取的第一個治理措施就是控制車輛增長。第二個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去年地鐵總長度465公里,預計“十二五”期間達到660公里,隨著地鐵路網的加密,將使更多人有車而不開車。第三個是用經濟的手段,就是要制定合理的價格體系,實施價格改革,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治理交通擁堵。首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如今只有四個——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二、首都功能疏解
產業結構,制定不宜發展產業清單目錄
李士祥表示,從倫敦等世界城市的環境治理案例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北京必須按照北京產業的發展和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相一致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產業的選擇和城市的功能定位相符合,努力形成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體系,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該舍就舍、不符合發展的產業堅決退出。
李士祥以中心城區批發市場過多的案例予以說明,他強調,北京一定要控制人口。如何控制?就要通過調整和疏解非首都城市功能,不是首都核心功能的一定要疏解出去,其中就包括一批產業。
李士祥透露,目前北京正制定產業退出目錄清單。北京的產業過于齊全,有醫療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等。今年開始,北京將按照新的功能定位退出一批高污染、高耗能、聚人多的產業。比如說東、西城區寸土寸金,有22個批發市場,特別是動批,由9個分市場組成一個大市場,1萬多個攤位,這就不是主要服務首都城市功能的,而是服務于區域性的,特別是以批發為主的,這些產業不宜在北京市核心區發展。
資源疏解,教育醫療資源與外省共享
李士祥表示,醫療、教育場所也要疏解,比如三環內不宜擴大和新建醫院。據其介紹,北京市的專科醫院每年60%是服務外省就醫人員,李士祥說,如果這些醫院在外省市建分院就可以減少大批北京城外來人口的涌入,同時也利于交通問題的解決。
隨后,分管教育衛生領域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表示,北京集中全國最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也包括疏解這兩個功能。今年開始,北京市的教育、醫療資源,將采取優質資源共享方式,與其他省市共享,比如說學校在外省辦分校,采取輸出團隊和品牌的方式,還可以合作舉行培訓等其他各種合作,總的想法是優質資源共享不能集中在北京。最近北京市正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措施,把這兩個方面的疏解列入具體的措施,將全面推動。
安防企業在2022冬奧會申辦的帶動下投資將迎高峰
“兩會”前夕,發生在昆明的恐怖主義事件,使得社會安全領域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先后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顯示出對國家安全的社會治理思路。但反恐安全形勢非常復雜,涉及到社會低保、各類極端主義勢力、以及各項國外干擾因素的應對。這些對整體國家安全體制的運行都是考驗,2014年兩會對整個安全體制的改革與完善預計將會得到推進。
平安觀點:
受益于持續的投入,我國目前在視頻監控領域已經取得了相當的基礎,目前存量攝像頭估計已經上億個。但是由于安防技術進步迅速,監控要求不斷提升,高清化仍然是未來相當長時間的趨勢。目前,高清攝像探頭僅占整體攝像頭出貨量的20%,這一比例的提升將支持行業在未來3年的持續增長。由于存量攝像頭規模龐大,安防行業已經進入換機周期,一般安防攝像頭的使用壽命在3—5年,保守看,換機市場將達到2000萬臺/年。2014年,我國的攝像頭總體出貨量約為2900萬個,換機需求啟動,相當于再造一個安防攝像頭市場。
安防行業進入大數據時代。隨著安防監控網絡的建立,安放數據采集日益豐富,構成了大數據應用的基礎。如入侵報警、人臉識別、交通分析等大數據應用需求飆升。在政府項目中,平臺提供商逐漸占據核心地位,安防運營商迎來發展機遇。
在商戶和民用領域,安防企業以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作為突破點,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
兩會后,安防投資將迎來高峰期。兩會上,社會安全議題受到熱議,政府在相關領域加大投入的迫切性很高。預計今年二季度之后,一批累計的政府項目將陸續開展招標,安防行業顯現繁榮景象。維持行業“強于大市”的評級。我們認為設備商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雖然受到大市值魔咒,但是高增長無虞,將迎來估值修復行情。而安防平臺提供商將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重點推薦關注東方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