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一区二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首頁 | 監控設備 | 監控方案 | 監控案例 | 監控規標 | 監控知識 | 監控動態 |監控安裝 | 監控維保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 監控設備 >>> 監控規標
產品搜索:
 
[北方合力]  
首頁監控概述
監控工程
監控維保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留言咨詢
監控行業動態
監控系統常見問題
監控規標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94)

1總則
1.0.1 為了在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的工程設計與施工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以監視為主要目的的民用閉路電視系統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
1.0.3 系統的工程設計應在滿足使用功能和可靠運行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價,并便于施工、維護及操作。
1.0.4 系統的工程設計、施工,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系統的工程設計
2.1 一般規定
2.1.1 系統的制式宜與通用的電視制式一致。
2.1.2 閉路監視電視宜采用黑白電視系統;當需要觀察色彩信息時,可采用彩色電視系統。
2.1.3 系統宜由攝像、傳輸、顯示及控制等四個主要部分組成。當需要記錄監視目標的圖像時,應設置磁帶錄像裝置。在監視目標的同時,當需要監聽聲音時,可配置聲音傳輸、監聽和記錄系統。
2.1.4 系統設施的工作環境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區室外工作的設施:-40+35℃;其它地區室外工作的設施:-10+55℃;室內工作的設施:-5+40℃。
2.1.5 系統的設備、部件、材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2.1.5.1 應采用符合現行的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的定型產品;
2.1.5.2 系統采用設備和部件的視頻輸入和輸出阻抗以及電纜的特性阻抗均應為75ω,音頻設備的輸入、輸出阻抗應為高阻抗或600ω;
2.1.5.3 系統選用的各種配套設備的性能及技術要求應協調一致。
2.1.6 在攝像機的標準照度下,閉路監視圖像質量和系統技術指標應滿足下列要求:
2.1.6.1圖像質量可按五級損傷制評定,圖像質量不應低于4分;
2.1.6.2 相對應4分圖像質量的信噪比應符合表2.1.6-1的規定;
2.1.6-1 信噪比(db)
指標項目 黑白電視系統 彩色電視系統
隨機信噪比 37 36
單頻干擾 40 37
電源干擾 40 37
脈沖干擾 37 31
2.1.6.3 圖像水平清晰度黑白電視系統不應低于400線,彩色電視系統不應低于270線;
2.1.6.4圖像畫面的灰度不應低于8級;
2.1.6.5系統的各路視頻信號,在監視器輸入端的電平值應為1vp-p±3db vbs
2.1.6.6 系統各部分信噪比指標分配應符合表2.1.6-2的規定;
2.1.6系統各部分信噪比指標分配(db)
項目 攝像部分 傳輸部分 顯示部分
連續隨機信噪比 40 50 45
2.1.6.7 系統在低照度使用時,監視畫面應達到可用圖象,其系統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
注:①五級損傷制評分標準應符合本規范第4.3.1條表4.3.1-1的規定。
vbs為圖像信號、消隱脈沖和同步脈沖組成的全電視信號的英文縮寫代號。
③可用圖像是指在監視低照度畫畫時,能夠辨認畫面物體輪廓的圖像。
2.1.7系統的設計方案應根據下列因素確定:
2.1.7.1 根據系統的技術和功能要求,確定系統組成及設備配置;
2.1.7.2根據建筑平面或實地勘察,確定攝像機和其它設備的設置地點;
2.1.7.3 根據監視目標和環境的條件,確定攝像機類型及防護措施;
2.1.7.4根據攝像機分布及環境條件,確定傳輸電()纜的線路路由。
2.2攝像部分
2.2.1應根據監視目標的照度選擇不同靈敏度的攝像機。監視目標的最低環境照度應高于攝像機最低照度的10倍。
2.2.2攝像機鏡頭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2.2.2.1鏡頭的焦距應根據視場大小和鏡頭與監視目標的距離確定,并按下式計算:
f= (2.2.2)
式中f——焦距(mm)
a——像場高(mm)
l——物距(mm)
h——視場高(mm)
攝取固定監視目標時,可選用定焦距鏡頭;當視距較小而視角較大時,可選用廣角鏡頭;當視距較大時,可選用望遠鏡頭;當需要改變監視目標的觀察視角或視角范圍較大時,宜選用變焦距鏡頭。
2.2.2.2 除硫化銻攝像管外,當監視目標照度有變化時,均應采用光圈可調鏡頭。
2.2.2.3 當需要遙控時,可選用具有光對焦、光圈開度、變焦距的遙控鏡頭裝置。
2.2.3 攝像機可選用體積小、重量輕,便于現場安裝與檢修的電荷耦合器件(ccd)型攝像機。
2.2.4 根據工作環境應選配相應的攝像機防護套。防護套可根據需要設置調溫控制系統和遙控雨刷等。
2.2.5 固定攝像機在特定部位上的支承裝置,可采用攝像機托架或云臺,當一臺攝像機需要監視多個不同方向的場景時,應配置自動調焦裝置和遙控電動云臺。
2.2.6 攝像機需要隱蔽時,可設置在天花板或墻壁內,鏡頭可采用針孔或棱鏡鏡頭。對防盜用的系統,可裝設附加的外部傳感器與系統組合,進行聯動報警。
2.2.監視水下目標的系統設備,應采用高靈敏度攝像管和密閉耐壓、防水防護套,以及滲水報警裝置。
2.2.8 攝像機的設置位置、攝像方向及照明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2.2.8.1攝像機宜安裝在監視目標附近不易受外界損傷的地方,安裝位置不應影響現場設備運行和人員正常活動。安裝的高度,室內宜距地面2.55m;室外應距地面3.510m,并不得低于3.5m
2.2.8.2電梯廂內的攝像機應安裝在電梯廂頂部、電梯操作器的對角處,并應能監視電梯廂內全景。
2.2.8.3攝像機鏡頭應避免強光直射,保證攝像管靶面不受損傷。鏡頭視場內,不得有遮擋監視目標的物體。
2.2.8.4攝像機鏡頭應從光源方向對準監視目標,并應避免逆光安裝;當需要逆光安裝時,應降低監視區域的對比度。
2.3傳輸部分
2.3.1系統的圖像信號傳輸方式,宜符合下列規定:
2.3.1.1傳輸距離較近,可采用同軸電纜傳輸視頻基帶信號的視頻傳輸方式。
當傳輸的黑白電視基帶信號,在5mhz點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時,宜加電纜均衡器;當大于6db時,應加電纜均衡放大器。當傳輸的彩色電視基帶信號,在5.5mhz點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時,宜加電纜均衡器;當大于6db時,應加電纜均衡放大器。
2.3.1.2傳輸距離較遠,監視點分布范圍廣,或需進電纜電視網時,宜采用同軸電纜傳輸射頻調制信號的射頻傳輸方式。
2.3.1.3長距離傳輸或需避免強電磁場干擾的傳輸,宜采用傳輸光調制信號的光纜傳輸方式。當有防雷要求時,應采用無金屬光纜。
2.3.2系統的控制信號可采用多芯線直接傳輸或將遙控信號進行數字編碼用電()纜進行傳輸。
2.3.3傳輸電、光纜的選擇應滿足下列要求:
2.3.3.1同軸電纜在滿足衰減、屏蔽、彎曲、防潮性能的要求下,宜選用線徑較細的同軸電纜;
2.3.3.2光纜的選擇應滿足衰減、帶寬、溫度特性、物理特性、防潮等要求。
2.3.4光纜外護層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2.3.4.1當光纜采用管道、架空敷設時,宜采用鋁—聚乙烯粘結護層;
2.3.4.2 當光纜采用直埋時,宜采用充油膏鋁塑粘結加鎧裝聚乙烯外護套;
2.3.4.3 當光纜在室內敷設時,宜采用聚氯乙烯外護套,或其它的塑料阻燃護套。當采用聚乙烯護套時,應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2.3.4.4 當光纜在水下敷設時,應采用鋁塑粘結(或鋁套、鉛套、鋼套)鋼絲鎧裝聚乙烯外護套;
2.3.4.5無金屬的光纜線路,應采用聚乙烯外護套或纖維增強塑料護層。
2.3.5 解碼箱、光部件在室外使用時,應具有良好的密閉防水結構。光纜接頭應設接頭護套,并應采取防水、防潮、防腐蝕措施。 2.3.6傳輸線路路由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
2.3.6.1路由應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維護方便;
2.3.6.2應避開惡劣環境條件或易使管線損傷的地段;
2.3.6.3與其它管線等障礙物不宜交叉跨越。
2.3.7室外傳輸線路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2.3.7.1當采用通信管道(含隧道、槽道)敷設時,不宜與通信電纜共管孔;
2.3.7.2當電纜與其它線路共溝(隧道)敷設時,其最小間距應符合表2.3.7.1的規定;
2.3.7-1電纜與其它線路共溝(隧道)的最小間距(m) 
種類  最小間距
220v交流供電線 0.5
通訊電纜 0.1
2.3.7.3當采用架空電纜與其它線路共桿架設時,其兩線間最小垂直間距應符合表2.3.7-2的規定;
2.3.7-2電纜與其它線路共桿架設的最小垂直間距(m) 
種類  最小垂直間距
110kv電力線 2.5
1kv以下電力線 1.5
廣播線 1.0
通信線 0.6
2.3.7.4線路在城市郊區、鄉村敷設時,可采用直埋敷設方式;
2.3.7.5當線路敷設經過建筑物時,可采用沿墻敷設方式;
2.3.7.6當線路跨越河流時,應采用橋上管道或槽道敷設方式,當沒有橋梁時,可采用架空敷設方式或水下敷設方式。
2.3.8室內傳輸線路敷設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2.3.8.1無機械損傷的建筑物內的電()纜線路,或擴建、改建工程,可采用沿墻明敷方式;
2.3.8.2在要求管線隱蔽或新建的建筑物內可用暗管敷設方式;
2.3.8.3對下列情況可采用明管配線:
(1)易受外界損傷;
(2)在線路路由上,其它管線和障礙物較多,不宜明敷的線路;
(3)在易受電磁干擾或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
2.3.8.4電纜與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3m;與通訊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1m
2.3.9同軸電纜宜采取穿管暗敷或線槽的敷設方式。當線路附近有強電磁場干擾時,電纜應在金屬管內穿過,并埋入地下。當必須采取架空敷設時,應采取防干擾措施。
2.3.10線路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的規定。
2.4監控室
2.4.1根據系統大小,宜設置監控點或監控室。監控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2.4.1.1監控室宜設置在環境噪聲較小的場所:
2.4.1.2監控室的使用面積應根據設備容量確定,宜為1250m2
2.4.1.3監控室的地面應光滑、平整、不起塵。門的寬度不應小于0.9m,高度不應小于2.1m
2.4.1.4監控室內的溫度宜為1630℃,相對濕度宜為30%75%;
2.4.1.5監控室內的電纜、控制線的敷設宜設置地槽;當屬改建工程或監控室不宜設置地槽時,也可敷設在電纜架槽、電纜走道、墻上槽板內,或采用活動地板;
2.4.1.6根據機柜、控制臺等設備的相應位置,應設置電纜槽和進線孔,槽的高度和寬度應滿足敷設電纜的容量和電纜彎曲半徑的要求;
2.4.1.7監控室內設備的排列,應便于維護與操作,并應滿足安全、消防的規定要求。
2.4.2監控室根據需要宜具備下列基本功能:
2.4.2.1能提供系統設備所需的電源;
2.4.2.2監視和記錄;
2.4.2.3輸出各種遙控信號;
2.4.2.4接收各種報警信號;
2.4.2.5同時輸入輸出多路視頻信號,并對視頻信號進行切換;
2.4.2.6時間、編碼等字符顯示;
2.4.2.7內外通信聯絡。
2.4.3當電梯廂內安裝攝像機時,應在監控室內配置樓層指示器顯示電梯運行情況。
2.4.4監視器的選擇宜符合下列規定:
2.4.4.1宜采用2351cm屏幕的監視器;
2.4.4.2在射頻傳輸方式中,可采用電視接收機作監視器;
2.4.4.3有特殊要求時,可采用大屏幕監視器或投影電視.
2.4.3錄像機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2.4.3.1在同一系統中,錄像機的制式和磁帶規格宜一致;
2.4.5.2錄像機輸入、輸出信號,視、音頻指標均應與整個系統的技術指標相適應;
2.4.5.3當長時間記錄監視畫面時,可采用長時間記錄的錄像機。
2.4.6對幾臺攝像機的信號進行頻繁切換并需錄像的系統,宜采用主從同步方式或外同步方式穩定信號。
2.4.7用于保安的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應留有接口和安全報警裝置聯動,當需要時可選用圖像探測裝置報警。
2.4.8監控室距監視場所較近時,對各控制點宜采用直接控制方式;當距控制點較遠或控制點較多時,可采用間接控制或脈沖編碼的微機控制方式。
2.4.9系統的運行控制和功能操作宜在控制臺上進行,其操作部分應方便、靈活、可靠。控制臺裝機容量應根據工程需要留有擴展余地。
2.4.10放置顯示、測試、記錄等設備的機架尺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的規定。
2.4.11控制臺布局、尺寸和臺面及座椅的高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子設備控制臺的布局、型式和基本尺寸》的規定。
2.4.12控制臺正面與墻的凈距不應小于1.2m;側面與墻或其它設備的凈距,在主要走道不應小于1.5m,次要走道不應小于0.8m
2.4.13機架背面和側面距離墻的凈距不應小于0.8m
2.5供電、接地與安全防護
2.5.1系統的供電電源應采用220v50hz的單相交流電源,并應配置專門的配電箱。當電壓波動超出+5-10%范圍時,應設穩壓電源裝置。穩壓裝置的標稱功率不得小于系統使用功率的1.5倍。
2.5.2攝像機宜由監控室引專線經隔離變壓器統一供電;遠端攝像機可就近供電,但設備應設置電源開關、熔斷器和穩壓等保護裝置。
2.5.3系統的接地,宜采用一點接地方式。接地母線應采用銅質線。接地線不得形成封閉回路,不得與強電的電網零線短接或混接。
2.5.4系統采用專用接地裝置時,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綜合接地網時,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ω。
2.5.5光纜傳輸系統中,各監控點的光端機外殼應接地,且宜與分監控點統一聯接接地。光纜加強芯、架空光纜接續護套應接地。
2.5.6架空電纜吊線的兩端和架空電纜線路中的金屬管道應接地。
2.5.7進入監控室的架空電纜入室端和攝像機裝于曠野、塔頂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電纜端,應設置避雷保護裝置。
2.5.8 防雷接地裝置宜與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和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相連時,兩者間的距離不宜小于20m
2.5.9不得直接在兩建筑物屋頂之間敷設電纜,應將電纜沿墻敷設置于防雷保護區以內,并不得妨礙車輛的運行。
2.5.10系統的防雷接地與安全防護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通信接地設計規范》、《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和《30mhz1ghz聲音和電視信號的電纜分配系統》的規定。
系統的工程施工
3.1一般規定
3.1.1系統的工程施工應滿足下列條件:
3.1.1.1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齊全,并已會審和批準;
3.1.1.2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紙及有關資料,包括工程特點、施工方案、工藝要求、施工質量標準;
3.1.1.3設備、儀器、器材、機具、輔材、工具和機械等應滿足連續施工和階段施工的要求;
3.1.1.4備有施工中的通訊聯絡工具。
3.1.2系統的工程施工前應對建筑物有關情況進行檢查,符合下列條件方可施工。
3.1.2.1室內裝修完畢;
3.1.2.2地面、墻面的預留孔洞、地槽和預埋件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3.1.2.3施工區域內能保證施工用電。
3.1.3施工前應對下列情況進行調查:
3.1.3.1施工區域內建筑物的現場情況和預留管道情況;
3.1.3.2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橫跨道路)情況;
3.1.3.3允許同桿架設的桿路及自立桿桿路的情況;
3.1.3.4敷設管道電纜和直埋電纜的路由狀況,并對各管道標出路由標志;
3.1.3.5當施工現場有影響施工的各種障礙物時,應提前清除。
3.1.4施工前應對系統使用的材料、部件和設備按下列要求進行檢查:
3.1.4.1按照施工材料表對材料進行清點、分類;
3.1.4.2各種部件、設備的規格、型號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3.1.4.3產品外觀應完整,無損傷和任何變形;
3.1.4.4有源設備均應通電檢查各項功能。
3.1.5施工中,應做好隱蔽工程的隨工驗收,并做好記錄。
3.2攝像機的安裝
3.2.1攝像機安裝前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檢查:
3.2.1.1將攝像機逐個通電進行檢測和粗調,在攝像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后,方可安裝;
3.2.1.2檢查云臺的水平、垂直轉動角度,并根據設計要求定準云臺轉動起點方向;
3.2.1.3檢查攝像機防護套的雨刷動作;
3.2.1.4檢查攝像機在防護套內緊固情況;
3.2.1.5檢查攝像機座與支架或云臺的安裝尺寸。
3.2.2在搬動、架設攝像機過程中,不得打開鏡頭蓋。
3.2.3在高壓帶電設備附近架設攝像機時,應根據帶電設備的要求,確定安全距離。
3.2.4攝像裝置的安裝應牢靠、穩固。
3.2.5從攝像機引出的電纜宜留有lm的余量,不得影響攝像機的轉動。攝像機的電纜和電源線均應固定,并不得用插頭承受電纜的自重。
3.2.6先對攝像機進行初步安裝,經通電試看、細調,檢查各項功能,觀察監視區域的覆蓋范圍和圖像質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3.3線路的敷設
3.3.1電纜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3.3.1.1電纜的彎曲半徑應大于電纜直徑的15倍;
3.3.1.2電源線宜與信號線、控制線分開敷設;
3.3.1.3室外設備連接電纜時,宜從設備的下部進線;
3.3.1.4電纜長度應逐盤核對,并根據設計圖上各段線路的長度來選配電纜。宜避免電纜的接續;當電纜接續時應采用專用接插件。
3.3.2架設架空電纜時,宜將電纜吊線固定在電桿上,再用電纜掛鉤把電纜卡掛在吊線上;掛鉤的間距宜為0.50.6m。根據氣候條件,每一桿檔應留出余兜。
3.3.3墻壁電纜的敷設,沿室外墻面宜采用吊掛方式;室內墻面宜采用卡子方式。墻壁電纜當沿墻角轉彎時,應在墻角處設轉角墻擔。電纜卡子的間距在水平路徑上宜為0.6m;在垂直路徑上宜為1m
3.3.4直埋電纜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應埋在凍土層以下;緊靠電纜處應用沙或細土覆蓋,其厚度應大于0.1m,且上壓一層磚石保護。通過交通要道時,應穿鋼管保護。電纜應采用具有鎧裝的直埋電纜,不得用非直埋式電纜作直接埋地敷設。轉彎地段的電纜,地面上應有電纜標志。
3.3.5敷設管道電纜,應符合下列要求:
3.3.5.1敷設管道線之前應先清刷管孔;
3.3.5.2管孔內預設一根鍍鋅鐵線;
3.3.5.3穿放電纜時宜涂抹黃油或滑石粉;
3.3.5.4管口與電纜間應襯墊鉛皮,鉛皮應包在管口上;
3.3.5.5進入管孔的電纜應保持平直,并應采取防潮、防腐蝕、防鼠等處理措施。
3.3.6管道電纜或直埋電纜在引出地面時,均應采用鋼管保護。鋼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為0.30.5m
3.3.7光纜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3.3.7.1敷設光纜前,應對光纖進行檢查;光纖應無斷點,其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
3.3.7.2核對光纜的長度,并應根據施工圖的敷設長度來選配光纜。配盤時應使接頭避開河溝、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礙物;架空光纜的接頭應設在桿旁1m以內。
3.3.7.3敷設光纜時,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的20倍。光纜的牽引端頭應作好技術處理;可采用牽引力自動控制性能的牽引機進行牽引。牽引力應加于加強芯上,其牽引力不應超過150kg;牽引速度宜為10mmin;一次牽引的直線長度不宜超過1km
3.3.7.4光纜接頭的預留長度不應小于8m
3.3.7.5光纜敷設完畢,應檢查光纖有無損傷,并對光纜敷設損耗進行抽測。確認沒有損傷時,再進行接續。
3.3.8架空光纜應在桿下設置伸縮余兜,其數量應根據所在冰凌負荷區級別確定,對重負荷區宜每桿設一個;中負荷區23根桿宜設一個;輕負荷區可不設,但中間不得繃緊。光纜余兜的寬度宜為1.522m;深度宜為0.20.25m(3.3.8)
光纜架設完畢,應將余纜端頭用塑料膠帶包扎,盤成圈置于光纜預留盒中;預留盒應固定在桿上。地下光纜引上電桿,必須采用鋼管保護(3.3.8)
3.3.9在橋上敷設光纜時,宜采用牽引機終點牽引和中間人工輔助牽引。光纜在電纜槽內敷設不應過緊;當遇橋身伸縮接口處時應作35個“s”彎,并每處宜預留0.5m。當穿越鐵路橋面時,應外加金屬管保護。光纜經垂直走道時,應固定在支持物上。
3.3.10管道光纜敷設時,無接頭的光纜在直道上敷設應由人工逐個入孔同步牽引。預先作好接頭的光纜,其接頭部分不得在管道內穿行;光纜端頭應用塑料膠帶包好,并盤成圈放置在托架高處.
3.3.8光纜的余兜及引上線鋼管保護
3.3.11光纜的接續應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操作,接續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它儀器進行監視,使接續損耗達到最小;接續后應做好接續保護,并安裝好光纜接頭護套。
3.3.12光纜敷設后,宜測量通道的總損耗,并用光時域反射計觀察光纖通道全程波導衰減特性曲線。
3.3.13在光纜的接續點和終端應作永久性標志。
3.4監控室
3.4.1機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3.4.11機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有困難時可根據電纜地槽和接線盒位置作適當調整;
3.4.1.2機架的底座應與地面固定;
3.4.1.3機架安裝應豎直平穩,垂直偏差不得超過1‰;
3.4.1.4幾個機架并排在一起,面板應在同一平面上并與基準線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兩個機架中間縫隙不得大于3mm。對于相互有一定間隔而排成一列的設備,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3.4.1.5機架內的設備、部件的安裝,應在機架定位完畢并加固后進行,安裝在機架內的設備應牢固、端正;
3.4.1.6機架上的固定螺絲、墊片和彈簧墊圈均應按要求緊固不得遺漏。
3.4.2控制臺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3.4.2.1控制臺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3.4.2.2控制臺應安放豎直,臺面水平;
3.4.2.3附件完整,無損傷,螺絲緊固,臺面整潔無劃痕;
3.4.2.4臺內接插件和設備接觸應可靠,安裝應牢固;內部接線應符合設計要求,無扭曲脫落現象。
3.4.3監控室內,電纜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3.4.3.1采用地槽或墻槽時,電纜應從機架、控制臺底部引入,將電纜順著所盤方向理直,按電纜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內;拐彎處應符合電纜曲率半徑要求。
電纜離開機架和控制臺時,應在距起彎點10mm處成捆空綁,根據電纜的數量應每隔100200mm空綁一次。
3.4.3.2采用架槽時,架槽宜每隔一定距離留出線口。電纜由出線口從機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機架時,應成捆綁扎。
3.4.3.3采用電纜走道時,電纜應從機架上方引入,并應在每個梯鐵上進行綁扎。
3.4.3.4采用活動地板時,電纜在地板下可靈活布放,并應順直無扭絞;在引入機架和控制臺處還應成捆綁扎。
3.4.4在敷設的電纜兩端應留適度余量,并標示明顯的永久性標記。
3.4.5各種電纜和控制線插頭的裝設應符合產品生產廠的要求。
3.4.6引入、引出房屋的電()纜,在出入口處應加裝防水罩,向上引入、引出的電()纜,在出入口處還應做滴水彎,其彎度不得小于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電()纜沿墻上下引入、引出時應設支持物。電()纜應固定(綁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間隔距離不宜大于1m
3.4.7監控室內光纜的敷設,在電纜走道上時,光端機上的光纜宜預留10m;余纜盤成圈后應妥善放置。光纜至光端機的光纖連接器的耦合工藝,應嚴格按有關要求進行。
3.4.8監視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3.4.8.1監視器可裝設在固定的機架和柜上,也可裝設在控制臺操作柜上。當裝在柜內時,應采取通風散熱措施;
3.4.8.2監視器的安裝位置應使屏幕不受外來光直射,當有不可避免的光時,應加遮光罩遮擋;
3.4.8.3監視器的外部可調節部分,應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可加保護蓋。
3.5供電與接地
3.5.1攝像機宜采用集中供電;當供電線與控制線合用多芯線時,多芯線與電纜可一起敷設。
3.5.2所有接地極的接地電阻應進行測量;經測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在接地極回填土中加入無腐蝕性長效降阻劑;當仍達不到要求時,應經過設計單位的同意,采取更換接地裝置的措施。
3.5.3監控室內接地母線的路由、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3.5.3.1接地母線的表面應完整,無明顯損傷和殘余焊劑渣,銅帶母線光滑無毛刺,絕緣線的絕緣層不得有老化龜裂現象;
3.5.3.2接地母線應鋪放在地槽或電纜走道中央,并固定在架槽的外側,母線應平整,不得有歪斜、彎曲。母線與機架或機頂的連接應牢固端正;
3.5.3.3電纜走道上的銅帶母線可采用螺絲固定;電纜走道上的銅絞線母線,應綁扎在橫檔上。
3.5.4系統的工程防雷接地安裝,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接地安裝應配合土建施工同時進行。
4系統的工程驗收
4.1一般規定
4.1.1系統的工程驗收應由工程的設計、施工、建設單位和本地區的系統管理部門的代表組成驗收小組,按竣下圖進行。驗收時應做好記錄,簽署驗收證書,并應立卷、歸檔。
4.1.2各工程項目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當驗收不合格時,應由設計、施工單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驗收。
4.1.3系統的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內容:
4.1.3.1系統工程的施工質量;
4.1.3.2系統質量的主觀評價;
4.1.3.3系統質量的客觀測試;
4.1.3.4圖紙、資料的移交。
4.2系統的工程施工質量
4.2.1系統的工程施工質量應按施工要求進行驗收,檢查的項目和內容應符合表4.2.1的規定。
4.2.1施工質量檢查項目和內容
項目 )
攝像機 1.設置位置,視野范圍
2.安裝質量
3.鏡頭、防護套、支承裝置、云臺安裝質量與緊固情況 1015(10臺以下攝像機至少驗收12)
4.通電試驗 100
監視器 1.安裝位置
2.設置條件
3.通電試驗 100
控制設備 1.安裝質量
2.遙控內容與切換路數
3.通電試驗 100
其它設備 1.安裝位置與安裝質量
2.通電試驗 100
控制臺
與機架 1.安裝垂直水平度
2.設備安裝位置
3.布線質量4.塞孔、連接處接觸情況
5.開關、按鈕靈活情況
6.通電試驗 100
()纜敷設 1.敷設與布線
2.電纜排列位置,布放和綁扎質量
3.地溝、走道支鐵吊架的安裝質量
4.埋設深度及架設質量
5.焊接及插頭安裝質量
6.接線盒接線質量 30
接地 1.接地材料
2.接地線焊接質量
3.接地電阻 100
4.2.2建設單位應對隱蔽工程進行隨工驗收,凡經過檢驗合格的辦理驗收簽證,在進行竣工驗收時,可不再進行檢驗。
4.3系統的質量主觀評價
4.3.1系統的質量主觀評價應符合下列規定:
4.3.1.1圖像質量的主觀評價可采用五級損傷制評定;五級損傷制評分分級應符合表4.3.1-1的規定。
4.3.1-1五級損傷制評分分級
圖像質量損傷的主觀評價 評分分級
圖像上不覺察有損傷或干擾存在 5
圖像上稍有可覺察的損傷或干擾,但并不令人討厭 4
圖像上有明顯的損傷或干擾,令人感到討厭 3
圖像上損傷或干擾較嚴重,令人相當討厭 2
圖像上損傷或干擾極嚴重,不能觀看 1
4.3.1.2圖像質量的主觀評價項目應按表4.3.1-2的規定。
4.3.1-2主觀評價項目
項目 損傷的主觀評價現象
隨機信噪比 噪波,即“雪花干擾”
單頻干擾 圖像中縱、斜、人字形或波浪狀的條紋,即“網紋”
電源干擾 圖像中上下移動的黑白間置的水平橫條,即“黑白滾道”
脈沖干擾 圖像中不規則的閃爍、黑白麻點或“跳動”
4.3.2系統質量的主觀評價方法和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4.3.2.1主觀評價應在攝像機標準照度下進行。
4.3.2.2主觀評價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視器。黑白電視監視器的水平清晰度應高于400線;彩色電視監視器的水平清晰度應高于270線。
4.3.2.3觀看距離應為熒光屏面高度的6倍,光線柔和。
4.3.2.4評價人員不應少于五名,并應包括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評價人員應獨立評價打分,取算術平均值為評價結果。
4.3.3各主觀評價項目的得分值均不應低于4分。
4.4系統的質量客觀測試
4.4.1系統的質量客觀測試應在攝像機標準照度下進行,測試所用的儀器應有計量合格證書。
4.4.2系統清晰度,灰度可用綜合測試卡進行抽測,抽查數不宜小于10%,其指標應符合本規范第2.1.6條的規定。
4.4.3當對主觀評價的分級有爭議時,可用儀器對系統的隨機信噪比及各種信號的干擾進行測試,其指標應符合本規范表2.1.6-1的規定。
4.4.4對系統的各項功能應進行檢測,其功能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功能檢測表格宜符合表4.4.4的規定.
4.4.4功能檢測表
項目 設計要求 設備序號
1 2 3 4 5 6
云臺水平轉動 
云臺垂直轉動 
自動光圈調節 
調焦功能 
變倍功能 
切換功能 
錄像功能 
報警功能 
防護套功能 
其它 
結論 
4.5竣工驗收文件
4.5.1在系統的工程竣工驗收前,施工單位應按下列內容編制竣工驗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設單位,其中一份由建設單位簽收蓋章后,退還施工單位存檔。
4.5.1.1工程說明;
4.5.1.2綜合系統圖;
4.5.1.3線槽、管道布線圖;
4.5.1.4設備配置圖;
4.5.1.5設備連接系統圖;
4.5.1.6設備概要說明書;
4.5.1.7設備器材一覽表;
4.5.1.8主觀評價表;
4.5.1.9客觀測試表;
4.5.1.10施工質量驗收記錄。
4.5.2竣工驗收文件應保證質量,做到內容齊全,標記詳細,繕寫清楚,數據準確,互相對應。
4.5.3系統工程驗收合格后,驗收小組應簽署驗收證書。驗收證書的格式宜符合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
附錄a系統工程驗收證書
a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驗收證書
工程名稱 
工程地址 
設計單位及地址 
施工單位及地址 
建設單位及地址 
工程概況 監視目標數 聯動報警數 備注
固定 移動 

驗收結果 主觀評價 客觀測試 施工質量 資料移交


驗收結論 
設計單位
(簽章)

年月日 施工單位
(簽章)

年月日 系統管理部門
(簽章)

年月日 建設單位
(簽章)

年月日
附錄b本規范用詞說明
b.0.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或“可”;反面詞采用“不宜”。
b.0.2條文中指定應按其它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文 說 
1總則
1.0.1本條是對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設計、施工方面所做的原則規定,在設計、施工中必須貫徹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充分考慮發展的需要,做到既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又要盡量節省投資。
1.0.2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系指民用設施中用于防盜、防災、查詢、訪客、監控等的閉路電視系統。其特點是以電纜或光纜方式在特定范圍內傳輸圖像信號,達到遠距離監視的目的。
1.0.3本條是對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工程設計在選擇系統設備和傳輸線路及設備布置等方面所做的原則上的要求,運行可靠主要是指選擇質量優良的設備和設計可靠的電源。
2系統的工程設計
2.1一般規定
2.1.1通用電視制式與廣播電視制式基本相同,只是某些要求有些放松,但符合國內外產品的實際情況。民用閉路監視電視制式與通用的電視制式一致,是經濟實用,維護方便。
2.1.2閉路監視電視系統主要是了解監視目標形體變化,運動量大小等亮度強弱的明暗信息。黑白電視有其特殊的優越性,如清晰度高。對外界光線適應范圍大、可靠性高、售價低、維修容易、對外界溫度和濕度要求低。從經濟及實際效果考慮,國內外目前一般多采用黑白電視系統。
2.1.3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組成形式一般有下列幾種:
(1)在一處連續監視一個固定目標時,宜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纜、監視器組成的單頭單尾系統;
(2)在一處集中監視多個分散目標時,宜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纜、切換控制器、監視器組成的多頭單尾系統;
(3)在多處監視同一個固定目標時,宜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纜、視頻分配器、監視器等組成的單頭多尾系統;
(4)在多處監視多個目標時,宜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纜、切換控制器、視頻分配器。監視器等組成的多頭多尾系統。
不論是哪種形式都包括攝像、傳輸、顯示及控制四個部分。
2.1.4系統設施的工作環境溫度,主要是根據我國不同的地理環境情況,參考機電部部件環境溫度要求選用。
2.1.5本條的規定主要是為了限制濫用產品,保證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質量。設計采用定型產品是指已形成工業批量生產,并經鑒定的合格產品。產品的生產廠必須持有生產許可證,產品應附有銘牌、檢驗合格證、產品技術指標和使用說明書;做為科研成果的設備不得在系統工程中使用。為了保證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應優先采用國內產品,當選用國外產品時,其性能指標應優于國內產品。
條文中“協調一致”的原則,是為了達到經濟實用地構成系統的目的。
系統中如采用黑白監視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黑白監視器通用技術條件》gbt14858的規定。
2.1.6閉路監視電視圖像質量,是借用廣播電視系統的五級損傷制來評定的,但與廣播電視圖像質量不能等同,因為根據使用要求,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技術指標,一般并不需要達到廣播電視標準。目前國內外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定型產品,與廣播電視設備比,電路系統較簡單。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中,若各項指標達到表2.1.612.1.6.3款、2.1.6.4款、2.1.6.5款的規定,則為4分圖像,若高于表2.1.612.1.6.3款、2.1.6.4款、2.1.6.5款規定的指標,圖像質量為4分以上。
根據閉路監視電視的規模和要求,系統其它的視頻指標,如dgdp、△k、△τ等可不予考慮。表2.1.61中的數據是實驗的結果。在實驗中,主觀評價是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彩色電視圖像質量主觀評價方法》的規定進行的。當圖像質量為4分時,經過多次重復測試,得出相對應的隨機信噪比和各種干擾信號的容限值。
2.1.62是根據系統的隨機信噪比容限值和系統中各部分設備的信噪比指標值而定的。
2.1.6.32.1.6.4款中的清晰度和灰度指標,在測試中可分別進行觀察,不必兼顧,并且允許調節監視器的對比度和亮度。這種測試觀察方法和國際上的測試方法也是一致的。
2.1.6.5 款中監視器輸入端的電平值1vp-p±3db vbs,是根據iec574號公告中《視聽、視頻和電視設備與系統》第4部分《系統中設備互連的優選配接法》的電視接收機輸入端的優選值而定的。
實際中,往往需要監視低照度畫面,此時只要能辨認監視畫面物體的輪廓,就認為是可用圖像。2.1.6.7款中所指的信噪比25db是在監視畫面主觀評價為可用圖像時的實測數據。
2.1.7在系統的設計中,必須全面地、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以便對系統選用方案的必要性、合理性、先進性作出明確的判斷。
2.2攝像部分
2.2.1監視目標的照度要求與攝像機的靈敏度密切相關,通常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是由被監視場所監視時刻的自然光照明,一般畫面的典型照度見表2.1
2.1一般畫面的典型照度
照度(lx) 3×104105 3×103104 5×102 5 3×10-23×10-1
光線舉例 晴天 陰天 日出/日落 曙光 月圓

照度(lx) 7×10-43×10-3 2×10-52×10-4
光線舉例 星光 陰暗的晚上
監視目標的照度應高于攝像機最低照度的10倍以上,這是工程中的經驗值。
2.2.2處在室外的監視目標,其亮度一般從黑夜最低的10lx以下到晴天中午的3×10410×104lx,變化幅度相當大,僅采用自動靶壓控制功能的攝像機是不能適應監視目標這么寬的照度范圍的。因此,本條2款規定應采用光圈可調鏡頭。
2.2.3電荷耦合器件(ccd)固體攝像機具有壽命長、重量輕、體積小、不受磁場干擾、抗震動、象延遲小、靈敏度高和有極好的圖像再現性等優點。在要求較高的場合和重點考慮體積、重量情況下,可采用通用的ccd攝像機。
2.2.4攝像機是通過加防護套的辦法達到防高溫、防低溫、防雨、防塵的。在高低溫差大、需要防雨、防塵的露天環境中工作時,防護套應能避免日光直射,刮去玻璃窗上的水珠,防止玻璃窗上結露,低溫環境下可對攝像機進行加熱等。
2.2.5攝像機配有自動調焦裝置及電動云臺,可擴大攝像機的視域,有時也可采用2只以上定焦距鏡頭的攝像機來分區監視。
2.2.8因為電視再現圖像其對比度所能顯示的范圍僅為(3040)1,當攝像機的視野內明暗差別較大時,就會出現應看見的暗部卻看不見。此時,對攝像機的設置位置、攝像方向及照明條件,應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合理的選擇。鏡頭應避免強光直射是為了防止產生光暈和保護鏡頭。
2.3傳輸部分
2.3.1本條1款是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第4.0.3條而制定的。
2.3.4光纜外護層的選擇是根據郵電部《市內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設計暫行規定》制定的。
2.3.72.3.7-1電纜與其它線路共溝(隧道)的最小間距是根據建設部《建筑電氣設計技術規程》表20-1走線方式及要求而制定的。
2.3.7-2是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中第68條而制定的。
本條給出了選擇敷設的基本要求,具體如何選擇,還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與有關部門(供電、電信、市政等)協調,因地制宜而定。
2.3.10架空電纜與其它建筑物之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附錄二的規定。
地下電纜管線與其它地下管線或建筑物的最小凈距應符合上述規范第56條表2的規定。
建筑物內同軸電纜或管線與其它管線的最小凈距應符合上述規范第75條表5的規定。
其它如管材的選用,管線敷設高度或埋深等,應符合上述規范“音頻線路網’有關條款的規定。
2.4監控室
2.4.1本條3款門的高度和寬度的規定主要是考慮能運進機架與控制臺。5款中監控室內的電纜與控制線的敷設宜設置地槽,主要是敷設方便,且費用較低。
2.4.4監視器屏幕大小應根據監視的人數、畫面、分辨程度及監視人與屏幕之間的距離確定,235lcm屏幕的監視器的最佳范圍如表2.2所示。
2.2監視器最佳監視范圍
顯像管尺寸(cm) 距監視器的最小距離(m) 距監視器的最大距離(m)
23 0.7 2.3
31 0.9 3.0
35 1.0 3.3
47 1.2 4.3
51 1.3 4.6
2.4.7攝像機可裝設附加的外部傳感器,一旦發生報警,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和安全報警裝置聯動,立即啟動工作進行監視,同時自動實況錄像。
2.4.8對攝像機的控制一般有光圈大小、聚焦遠近、焦距長短、云臺左右上下轉動、攝像機電源通斷、濾色鏡變換、防護套窗口雨刷啟動等。
2.4.122.4.13是參照通信設備的機架,控制臺的有關規范和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2.5供電、接地與安全防護
2.5.3一點接地方式是為了避免由于接地電位差而混入交流雜波等干擾。
2.5.4目前由于高層建筑日益增多,采用專門接地裝置受位置限制較困難,實際中往往將高層建筑基礎的鋼筋網作為綜合接地網,整個建筑的電氣接地、防雷接地及各種系統設備接地都接在鋼筋網接地體上。鋼筋接地網的接地電阻都很小,往往小于0.5ω。
3系統的工程施工
3.3線路的敷設
3.3.1一般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線路敷設是和電力或通信線路共桿、共管道,有關電纜的敷設可參照電力、通信線路敷設的有關規范。電源線與信號線、控制線分開敷設是為了避免干擾。
從設備下部進線,電纜可以先向下垂再向上進入設備,可防止雨水沿著電纜流進設備內。
3.3.5鉛皮包在管口上,是為了防止其掉入管內或脫落。
3.3.7有關光纜的敷設是根據工程中調研情況而制定的。
3.3.8冰凌負荷區級別是參照通信線路敷設的有關規范來劃分的,見表3.1
3.1冰凌負荷區級別劃分
負荷區級別 輕負荷區 中負荷區 重負荷區
導線上冰凌等效厚度(mm) 10 15
4系統的工程驗收
4.2系統的工程施工質量
4.2.1由于攝像機安裝位置限制和安裝的數量一般較多,逐一檢查質量比較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定出抽查百分數為10%~15%。電()纜敷設完畢,逐段的檢查也比較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定出抽查數為30%。
4.2.2隨工驗收項目在進行竣工驗收時,可不必再進行檢驗,如果驗收小組認為必要,可進行復檢,對復檢發現質量不合格的項目,由驗收小組查明原因,分清責任,提出處理辦法.
4.3系統的質量主觀評價
4.3.14.3.2系統的質量主觀評價是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彩色電視圖象質量主觀評價方法》按五級損傷制評定的。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定,若清晰度、灰度在客觀測試中已測出合乎規定,那么主要就是對噪聲及各種干擾信號的主觀評價了。
4.4系統的質量客觀測試
4.4.2系統的質量客觀測試,清晰度與灰度為必測項目,實際中由于一些攝像機安裝位置的限制,使測試比較困難,所以采取抽查測試的辦法。
4.4.3對系統的隨機信噪比及各種信號干擾的測試,可參照現行國家標準《電視視頻通道測試方法》進行。
隨機信噪比項目的測試,由于受儀器的限制,工程驗收中往往不容易做到,而且在系統中,隨機雜波影響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各種干擾信號的影響。所以,我們做了隨機雜波與主觀評價關系的實驗,實驗結果見表4.1。在驗收時,隨機信噪比指標以主觀評價為主,對主觀評價的分有爭議,再進行測試。至于各種干擾信號在系統中是不應該有的,若按五級損傷制評定,認為干擾超過所規定的容限值或有爭議可進行客觀測試。
4.1隨機雜波影響圖像的程度表
隨機信噪比(db) 影響程度 評分
黑白系統 彩色系統 
40以上 40以上 不覺察有雜波 5
37 36 可覺察有雜波但不妨礙觀看 4
31 28 有明顯雜波,有些討厭 3
25 19 雜波較嚴重,很討厭 2
17 13 雜波嚴重,無法觀看 1

 
 
北方安控 | 行業動態 | 監控工程 | 友情鏈接
友情鏈接: 北方合力  百度  機票查詢  北京地鐵  電動車網  清潔能源  鳳凰網  環球網  網易郵箱  京安協  中安協  監控安裝  監控維保  監控視頻 
版權所有:北京北方合力科技有限公司 18911280138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翔路2號 京ICP備0502798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树的风格原文完整版| 童年吉他谱原版c调| 华师大图书馆| 幻乐森林演员表| 香港之夜完整版在线观看高清| 50000蛋币兑换码2025年有效| 女村长| 特殊的精油按摩1| 凤凰资讯台| 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 免费观看美女| 13位的电话号码是什么电话 | 部队飞行安全大讨论心得体会| 孽子 电影| 壁纸纯欲天花板| 飞天电影| 黑帆第三季电视剧完整免费观看高清| 红日歌词完整版| 晋剧下河东全本| 怪谈餐厅| 大幻术师| 古诗改编版搞笑大全| 关宝慧| 男男大尺度无删减床戏| 浙江卫视今天电视节目表| 游泳池电影| 八年级上册三峡| 少妇av网站| 无声真相电影免费观看| 画画的视频| 艾娜| 印度电影《情罪》免费观看中文| 电影《金刚川》| 后位子宫怎么样容易怀孕| 汤姆·塞兹摩尔|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版| 黄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狂野殴美激情性bbbbbb| 性感的秘书| 蒋祖曼| 王者荣耀电视剧|